实数融合深度推进 新型工业化步履铿锵——写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来源:县工信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4-12-27 11:14
字号:
收藏

全球首台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C919大型客机实现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同时运营,一件件“大国重器”的落地应用见证着中国制造的新发展。

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发射入轨,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在全球领先,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一项项数字技术的创新记录着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新高度。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国信息通信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行业赋能作用持续彰显,在新征程上创造了新伟业。

数字筑基 实数融合根基夯实

5G用户突破10亿户,“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5G-A商用元年”开启,2024年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硕果累累。

信息基础设施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先决条件。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部署加快“宽带边疆”建设、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开展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深化IPv6部署应用、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等,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

在政策推动和产业各方的努力下,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基础网络。5G网络建设跑出了“加速度”。截至11月末,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02亿户,5G基站总数达419.1万个,比上年末净增81.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突破2亿户,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居全球前列,算力总规模达246EFlops,国家枢纽间20ms时延保障能力全面实现,有效支撑了算力资源配置和数据要素流通。

数字技术持续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在全球占比达到42%,我国首个全栈自研的移动操作系统——原生鸿蒙系统发布,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前沿技术创新有序推进,5G-A的首个版本标准3GPP Rel-18正式冻结,6G技术研发、标准研制、技术试验取得积极成效,基础电信企业开展“双万兆”技术试点应用,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组网建设。

数字赋能 新型工业化纵深推进

在生产光缆的5G工厂,定制化订单排产有序、AGV小车搬运物料精确寻人、线缆货架实现全无人理货;在智能化的制衣工厂,通过引入辅助设计大模型,实现了个性化定制、AI面料质检、AI裁剪、AI工艺合规检测。如今,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加速落地,加速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新成效,“灯塔工厂”“未来工厂”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组织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到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部署,由点到面深入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已建设5G行业虚拟专网超4.5万个,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1亿,5G应用融入80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应用案例累计超10万个。工业互联网已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并由制造业向实体经济各领域广泛延伸;“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万个,在10大行业形成了20大典型场景,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中国名片”。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新进展。厂区智能物流、机器视觉质检、无人智能巡检等一大批典型应用场景先后落地,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陆续建成。目前,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超4000家5G工厂、72家“灯塔工厂”。在这些典型应用场景和智能工厂的带动下,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活力焕发,我国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达到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2.9%。

来源:工信微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