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县优化营商环境赋能牛羊产业发展
近年来,康乐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把牛羊产业作为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县域实力、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聚集资源要素,大力度、大投入倾力推动,全力推动牛羊全产业链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2024年底,全县牛饲养量达到21.62万头,其中存栏13.3万头,出栏8.32万头以上;羊饲养量达到55.88万只,其中存栏31万只,出栏24.88万只以上,全产业链产值突60.3亿元。肉牛生产形成了“千家万户繁育、集中规模育肥、专业屠宰加工、冷链网络销售”的产业化格局。成功创建省级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政策激励扶持,促进全链条发展
坚持“强主链、拓支链、补短板、聚集群”,贯通上下游,打造全链条,县上连续三年制定出台牛羊全产业链奖补措施,累计统筹资金3.35亿元用于牛羊产业发展,其中奖补资金2.1亿元,从肉牛良种繁育体系、饲草料建设体系、标准化养殖场建设、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扶持。为实施好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粮改饲项目,对新增能繁母牛每头奖补2000元,对产活犊牛的母牛每头奖补1000元;新建永久性青贮池奖补50元/m3,奖补土地流转费200元/亩,免费发放粮饲兼用玉米种子。今年优化12项产业奖补政策,对全县建档能繁母牛3头(育肥牛10头)以上的按每头能繁母牛800元(育肥牛300元)的标准进行精饲料物化奖补;对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标准化圈舍施工图》新建的标准化养殖圈舍,补助200元/m2,农户最高奖补1万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最高奖补30万元。德牛宏福5000头肉牛智慧化养殖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片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的正在加速推进,投资1.09亿元的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投资3300万元的康乐县牛羊产业延链补链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顺利投产运营,肉牛产业发展链条不断延伸。康乐县牛羊交易市场已成为甘肃中南部设施设备完善、功能齐全,交易量最大的市场,年交易牛15万头,羊50万只。
二、聚焦高效繁育,夯实发展根基
一是做好优质种畜选育。建设3万头西门塔尔良种母牛繁育核心群(三代以上,年龄1.5-6岁之间、外貌特征符合五白标准,繁殖力强)。对纳入核心群的能繁母牛及繁育犊牛建档跟踪管理,动态调整,确保核心群质量。二是加大良种引进推广。每年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质冻精6万支,建成康乐县冻配服务中心,利用先进仪器设备,提升传统人工授精技术,进一步提高冻配服务水平,全县冻配点达34个,形成了以冻配服务中心辐射带动,乡镇冻配站、村级人工授精点相互结合的三级良种繁育网络。2024年全县共计输配母牛5万头次,能繁母牛冻配率达到70%。三是推广“五良”配套技术。实施千名科技人员助推产业振兴行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农户转变饲养方式,不断提高科技养殖水平。推广全日粮混合机、撒料车等自动化设备,加大人工智能等技术数据分析,实现精准饲养。四是成立肉牛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先后实施优质肉牛标准化健康生产技术集成应用、肉用犊牛早期培育技术集成应用等6个科技项目,为提升肉牛产业链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科研支撑。五是数字赋能智慧管理。建成“云上康乐”数字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康乐牛”可追溯应用平台),佩戴“康乐牛”二维码耳标12万枚、电子耳标6万枚,建立“一牛一档”数字档案,对饲草料来源、品种、防疫、屠宰等各个关键环节精准管控、全程溯源,以数字化管理赋能牛产业。
三、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融合
一是加大饲草料体系建设。坚持草畜配套、种养结合,加强饲草料生产、加工、流通、配送体系建设。2024年通过免费发放玉米种子、土地流转奖补等扶持措施,引导完成粮改饲面积7.13万亩、收贮全株玉米饲草25.06万吨。临夏饲草料加工贮备配送基地,年产精饲料达到10万吨,玉米压片5万吨,调运干草5万多吨,推动节粮降耗、促进养殖业降本增效。二是积极推广标准化适宜规模养殖。以规模养殖户为基础、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加大整改,严格按照标准布局、饲养、组织生产;培育建成存栏牛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91家,发展肉牛规模养殖户4134户,打造千头牛示范村40个、万头牛养殖乡镇7个,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小群体、大规模”并重。三是着力推进产品精深加工。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引进西北牛食品有限公司建成预制菜生产线、年产9000吨的牛羊制品生产线,研发清真牛羊肉酱卤制品、清真香肠制品、香菇酱、火锅料等系列产品。成立伊新合、伊康仁、云上康乐供应链公司等四家生产加工主体,开展潮汕牛肉丸子、肚包肉等副产品加工。规划建设畜禽产品物流园,引导集聚集约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特色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四是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协调联系省外8家企业召开康乐牛肉产销座谈会,组织相关企业参加中国牛肉加工创新发展大会暨中国(阳信)牛肉产业博览会,利用农展会、产销对接等平台,持续拓宽牛羊产品销售渠道,发展牛羊肉外销企业4家、设立外地销售门店52家,打造“临夏美食·河州味道”双品牌联盟店7家、“临夏美食·河州味道”旗舰店2家。积极发展“养殖+加工+销售+餐饮”的营销新业态,积极推动前端养殖和终端消费精准对接、全链发展。五是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成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成功申报实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项目建成后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